任金亭,1953年生于湖北省枣阳市。1976年毕业于武汉师范学院(今湖北大学)中文系。曾为襄樊市第二群艺馆编辑、襄樊市群艺馆副馆长,现在襄城区人大常委会任职。1980年开始写诗,曾在全国数十家报刊发表诗作二百余首,著有诗集《母亲树》》、《爱是不能忘却的》、《爱我所爱》。 任金亭诗歌的主旋律是爱。“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古贤的声音。“我们是您顶上一片片叶子”,“站在母亲面前,有如站在一座大山面前”,这是任金亭的喟叹。任金亭出身于湖北枣阳一个农民家庭,他的母亲是养育了他们七个弟兄而无怨无悔的伟大女性,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全部的爱心都付予七棵枣树,全部的热血都浇铸在七条血肉之躯上。所以他歌唱他那白发苍苍的母亲,而这母亲已非单数,这母爱也非私有,由于诗人的巧太天工,母亲的母爱已个有一种文化的本质,已成为民族的精神财富了,他的温馨的歌声,已让那些没有文化的纯朴的亲,已让所有活着的和死去的伟大的母亲们,都听到儿子对她们的歌唱! 任金亭的爱域是广阔的,除了对母亲的至诚至情的爱,对生活的爱,对土地的爱,对诗与生命的爱,还有情爱,都任金亭笔下的歌咏对象。 任金亭的诗有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在新潮诗的一片旗帜下,任金亭的质朴鲜嫩的乡土诗显得弥足珍贵。他是鄂西北农民忠实的歌手,他歌颂山村孩子们的天真与纯朴、歌颂农民的忠厚与忍性,这同样出自爱的心海。他的歌声不是轻飘飘的赞美诗,他看到的和感到的并不轻松。他看到的是一种艰难的嬗变,他感到的是一种沉重的使命。他笔下拇,是这一特定的时代和这一特定的地域文化土地上所长生的母亲;他笔下的女儿,也是鄂西北文化所养育出的充满人性之美的女儿。“妈妈,您不说要感谢黑娃吗/您不说这人人品老实靠得住吗/怎么个谢法,怎么个靠法呀/妈妈,我求求您/你女儿不想离您太远/您女儿已经跟黑娃说了/妈妈,您明白吗?您同意吗?/您莫老瞅着女儿发楞儿/您倒是答话呀我的妈妈呀”(《女儿情》)这种在劳动中建立的树野式的爱情观,这农家女儿情潮满帆的爱的表白,这母亲的欲放欲故收的策略,这母女的心灵的纯美,在诗人看似铺叙过多,实际上反复咏叹的表现中,情真意切撼人心魄。 任金亭的诗,总是根植于生活的沃土,通过抒写人的情感波动来表现生活的激流。他常从生活灰黯处发现诗质,他的诗也诗也因此多在朴实中带有一股苦涩的味道。《难于说清的事》、《死牛》等诗简直是一棵棵苦涩的树。三妹和二狗哥自由峦爱,却遭意外横祸;二狗被关进乡公所,三妹只能躲在墙角流泪,死了人都不哭的父亲,死了牛去嚎啕大哭,这难道不也暗示出农村生产方式的陈旧和农民生活艰难吗?生活本身就是如此,甜的发腻的爱不是生活的全部内涵,从任金亭的带有浓浓苦味的诗中,我们同样见到了一种闪光的爱,一种无悔无怨的情,一种锐意进取的坚实意志,一股奋发追求的文化精神。 任金亭的诗善于选择表现的角度。他避开正面进攻,常常从一个侧面去暗示,去象征。他不描写普通繁琐的日常生活,而是着意向生活的根部挖掘,向人的情感的根部挖掘。读他的诗,看不出鄂西北农村生活的全体,也难以领略自然的整体风貌,但我们能明显地触摸到时代脉搏的跳动。他的诗的抒情方式是独特的。他常用意象定格的方法来抒情:靠天——天阴了/靠树——树倒了/恍惚中我慌忙把重心/垂立于双足/于是倾斜的身子/便在大地竖起一个/重的叹号!(《断章》)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的双足和双手、靠自我的艰苦的努力,这大地上的叹号的意象,涵盖着多么丰厚的人生哲理。此外,暗示、象征也是任金亭常用的手法。 在诗的形式上,任金亭也有多方面的探索,他尝试过抒情诗、叙事诗、散文诗和儿童诗等多种诗体的创作。尤其是他的带有浓厚抒情味的小叙事诗,可以说是对三楚诗坛的一个独特奉献。《女人,总是要嫁给一个男人的》,在轻快活泼的语调中饱含辛酸和凄凉,在反复的咏叹中叙事,在简洁的叙事中抒情,营造出一种云雾缭绕的情境。 她这样走着 一个悲剧性的故事染上美丽的颜色 在湾子的上空 低旋 低旋 叙事与抒情水浮交融,颇具诗美的爆发力,这很可能成为任金亭的代表作之一。 语言质朴,富于张力;文字简洁、洗炼,表现力强,是任金亭诗歌的又一特点。 ----原载《中国当代襄樊文学气象》,广西民族出版社1993年10月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