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诗歌 > 文章 当前位置: 诗歌 > 文章

以诗跨越历史深谷的李圣强

时间:2019-07-26    点击: 次    来源:文学襄军    作者:阿弘 - 小 + 大

七十年代末,当中国诗坛刚刚度过十年的冰川纪开始解冻的时候,李圣强就以他虽然微弱但愈来愈强的歌声加入了时代的大合唱。他以强烈的时代感和鲜明的人民性所组成的复调构成自己诗作的主旋律。他给执法者以殷切的忠告:“你既然把国徽戴在头上/就该好好护卫麦穗的丰收。齿轮的旋转……(《给执法者》)期望他们能秉公执法,保证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在七、八十年代之交的历史拐弯处,他以满腔的热情讴歌干部、科技工作者、教师和待业青年对振兴中华、建设现代化的自豪感、责任感和事业心。(《隆中游客》)此时,作为一个崭露头角的诗坛新秀,李圣强小试锋芒就出手不凡,其兴奋与激动是自不待言的,在这股强大的惯性作用下,李圣强写下了大量的诗作,造成湖北诗坛不小的震动。八十年代中期,诗人感受着时代脉搏的鼓荡,写下了《我的震动棒》和《农民,驾驶他的汽车》等在其诗路旅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诗篇。前者借助于震动棒而高声的呐喊和呼吁,要在改革中消除臃肿的机构,根除民族的劣根性,振奋中国的民族精神;后者则以饱满的诗情反映了当代中国农民对新生活的追求与创造,讴歌了农民精神面貌的新变。

      李圣强一九四九年生于湖北随州市,与共和国同龄的诗人本该和当时所有的孩子一样,有着多姿多彩 而又天真单纯的童年生活,但因为家庭的原因,诗人的童年却是在被人冷落的寂寞与白眼中度过的,伴随那场席卷宇内的政治风暴的来临,刚刚念完初中的李圣强便被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洪流挟裹到了农村;九年后,他又被招工进城,有了三年工人生活;一九七七年,李圣强跨进了高等学校的大门,成为时代的宠儿和骄子。丰厚的生活积累,使他产生了《乡村,在缓缓散步》这样的诗情:他为农民“从深山老林里走出来”。“驾驶他的汽车”而欢呼;更为“一对回乡青年/公然/在山村的土路上散步”而感奋“收工时候”,稻场上“球赛正紧张进行”的时候,李圣强发现死板的生活/终于蹦跳起来/把一片寂寞的土地/拍响。”有过九年农村生活经历的李圣强对农民的疾苦有着深切的体会,对农民的心理性格有很深的了解,对农民的悲苦命运有着深深的怜悯和同情。因此,乡村的每一点进步,都会在诗人的心灵上激 起感情的波澜而情不自禁地为之欢呼、讴歌。除此而外,有着很强现实感的诗人也用他的诗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的“城市风景线”;在《年轻人迎面走来》、《放学了,她送孩子回家》和《给街头那个掌鞋的青年》等诗篇里,诗人对各行各业的小人物都给予了真挚的爱和深切的关注,正如小说家李叔德所言“在诗人眼里,正是广大的普通人的劳动生活构成了社会生活的主流,体现了人类存在的真正意义和本来面目,从而使他们变成了‘大人物’,变成诗的对象。”从乡村的缓缓散步开始,李圣强背倚城市风景线,流连于山川湖海,游弋于历史长河,写下了不少的山水诗和吊古诗,却始终没有忘记脚下的土地。登上海拨3099米的峨眉山金顶,诗人知道〖HTK〗“此时我站在云海上面”,“但我是属于云海下面/火热而又沸腾的夏季/我不属于凄凉与清静/不属于飘渺的云和雾/我属于山下真实的江河与土地”。〖HTSS〗(《在峨眉山金顶》)诗人远离尘俗并无超凡脱俗之感,相反倒感到了喧闹和地心的强大引力。“而迫切地”“向生活急急走去。”这表明李圣强是属于土地、属于时代、属于人民的诗人。

      1987年,李圣强把他的第一本个人诗集定名为《远山》,交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这本代表着诗人八十年代中期以前诗歌创作面貌的诗集,是从诗人已发表的300馀首诗作中精心挑选出来的70馀首诗组成的。当我们以苛严而挑剔的眼光来读这本诗集的时候,它部分诗作思想内涵的相对浅显,构思的缺少创意,审美品味与当代观念的差距,尤其是诗人自我形象和个性在创作中的弱化,都无可藏匿地暴露出来。一切迹象显示,李圣强的诗歌创作已经到了一个蜕变阶段,无论是思想上还是艺术上都应努力超越自己,突破自己。

      诗人何尝又不想突破自己呢?面对新时期诗坛发生的急骤变化,早在1985年前后,李圣强就为如何调整自己的创作而苦闷、仿徨。经过一番痛苦的自省与思索,诗人在《远山》的序诗中写道:向前走,我不再回头顾盼/我知道,那些曾被我跨过的/一座座山,已渐渐渐渐成为遥远”。(《山色》)这表明李圣强要彻底埋葬和告别过去,去跨越新的远山。

      1988年,李圣强再度出发,他出人意料地抛弃了他轻车熟路的抒情诗创作而驶向散文诗创作。虽然诗与散文诗并非没有联系,但在思维方式、表达技巧、语言模式上,二者毕竟有很大的不同。熟悉李圣强的朋友们都为他暗中攥着一把汗,人们在问:能行吗?

      从已发表的数十首散文诗来看,圣强的选择是明智的。早年艰涩的家境和寡爱的童年,人生中年感情上的变故,加上并不伶牙俐齿的口辞,造成诗人心智经验中深重的自卑情结。这种沉重的心理郁积,使得诗人孤独内向,少言寡语,不习惯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具备这样的心理性格的诗人,也许更愿意将自己的思维转向内心,去做一个具有诗人气质的寻求理解自身存在真实性的哲学家。
且读下面的诗句:

      在这个不毛的世界里,上帝已经显得虚假了,唯有生命才是真实的,可爱的!——连我们    缓缓移动着的影子,也是极其真实,极其可爱的!

          ——《永远的荒滩》

    你我是各自的囚犯,又同是各自的看守,都把自己囚禁在自己的心狱之中。

          ——《囚》

   天苍苍,野茫茫,不见房屋,不见树木,不见田畴;不闻人语,不闻鸟鸣,不闻天籁。天与地都是死一般的沉寂和荒寥!

          ——《人在旅途》

      这些诗句传达的显然是人类犹落入漆黑旷野里的恐惧感和孤独感。无论是不毛的世界,抑或有形的房屋、树木、或者田畴等等,都并不是客观的实体,而是一种心理感觉的象征物,是一种因为沉
缅于思考所幻化的图象。但是这并没有使李圣强同他身外的现实世界变得难以相处,相反,他“赞美新生儿的第一声啼哭”(《欢呼新生儿》);他从一根慢慢咀嚼着的节节草中。“细细地品尝它又苦涩又清凉的滋味”于是他“看见这片草地,便忍不住要倾身向它扑去”(《节节草》)。

事实表明,散文诗所固有的特征为渲泄李圣强心理的郁积找到了喷射的火山口,这种表达相对抒情诗较为自由的诗体,为李圣强情感的主观抒发提供了纵马驰骋的广阔空间;他再不必为音韵的羁绊而苦脑,也不必为客观的描写而缚住手脚,他轻手快脚,辗转挪腾,感觉自在多了,关心他的朋友也都为他的选择而暗暗喝采。


             原载《中国当代襄樊文学气象》,广西民出版社,1993年版。















上一篇:孤独者,寻找精神的家园

下一篇:武夷岩韵的诗性阐释

文学襄军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文学襄军 wx.xysww.com
地址:湖北省襄阳市襄城区檀溪路18号 襄阳万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邮编:441021
电话:0710-3512788 3366999 13607272288
邮箱:75989909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