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纪实文学 > 文章 当前位置: 纪实文学 > 文章

喻家湾

时间:2020-05-10    点击: 次    来源:文学襄军网    作者:左龙岗 - 小 + 大

早前的喻家湾不叫喻家湾,叫喻家畈。这是我从该村第一任支部书记、已90高龄的喻国群老人那里得知的。


能被称为“畈”的地方,是有不少田地的,就像带坪、梁、岭的一些个地名,必有坪、梁、岭。可从我们一路观察的情形看,这个曾经叫喻家畈的村子,拥有的田地并不多。水稻是村子的主产。但能种植水稻的地方,基本上是顺着村子上边丘坡那儿往下、宽不过百米、长几公里梯状的田地。这对于一个拥有2个组、202户人家、802口人的村子来说,显然不多。


后来跟村民交谈时,我忽然意识到,田地虽然只有这么些,是因为后来人口的不断增加。而早前,这里只有几户、甚至几十户人家时,这些田地对他们来说,绰绰有余。

喻家湾村隶属谷城县庙滩镇,是个典型的丘坡村庄。村委会贴着303国道。公路对面几百米外是与下游襄阳共饮一江水的汉江。听村子里老人讲,以前站在村子的土包上,望汉江河一清二楚。这话我信。就像一些老襄阳人说,早些年几十里外能望见羊祜山。



本文作者在采访喻国群老人


与村委会处在同一平线上的,是一字排开的一栋栋村民楼房,如一道幕帘,遮挡了行人望向村庄的视线。有点“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味道。或者说,公路旁这些一溜儿的楼房,是村子的包装。如今大到一座城,小到一个人,都需要包装。本该最能体现自然状态的村庄,也没能例外。

进村子的路在村委会旁。直直的一小段水泥路,两边挤满了二层或三层的村民楼舍,使人很难嗅到旧有的元素。就是路旁挨挨隔间的树,也难见粗壮。我把这截通向村里的路,戏称“通道”。走完“通道”,整个村子的轮廓,大致清楚:村子基本呈J形。从下朝上,村民的房子一边倒建在路的右侧;左边,是那几公里长、低于路面的梯形田地。远远望去,一垄垄、一片片的田地,有的呈暗黄色的土质,如处子般静待已播下的希望,有的长满了绿油油的苗穗,有的被灌满了水,在太阳的照射下,发出亮白的光。有农人弓背忙于其中。田野上空啾啾的鸟儿,使得整个村庄跟着生动起来。

农田的另一边,是一溜凸凹有致的丘坡,一直延伸到视线的尽端。坡上满是花栎木、水杉、竹子、松、柏等参差不齐的树,绿茵茵的树叶,将整个坡岭覆盖得严严实实。这种地貌,放在山里,眼前这一片一片的农田,无疑就是乱石密布的峡谷。而在这海拔二三百米的丘坡地带,则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希望。


听喻国群老人讲,这里的坡岭有大小之分。喻家湾这里属小长岭,大长岭在村子的西面。我一直以为,岭只专属于大山,原来低矮的丘坡也是有岭的。人的有些执念,往往是对自然客观的漠视。后从卫星地图上看,谷城县庙滩镇这里的许多村子,处在一条条丘岭的围割中。喻家湾村是被面前这道小长岭拢着。老人告诉我,打他记事时,岭上一直没有树,全是这么高的灌木和荒草。老人说的时候,用两手拉了个差不多五十公分的长度,说,所以过去人们把小长岭叫“千长矮”。

“千长矮”,本来千丈高的东西却成了矮子。很有意思的一个称呼。既表达了旧时代人们的无奈、心酸和失望之意,也体现了民众的智慧。



喻家湾村第一任支部书记喻国群


从我们行走的路面,看不出有什么坡度,但路旁下凹的梯形田地证明了坡度的存在。由上往下的落差,少说也在百米。这么高的落差,水从哪儿来?陪同的村支部书记喻磊说,上面。我明白他所说的上面,是指丘坡的高处。后来到了上边一看,在一处被丘岭围绕的环形状处,有个几千平米的水塘。而这个水塘,紧邻丘岭另一边的青龙嘴水库。


谷城号称千座水库之县。千座大小水库均是1949年后所建。没建这些水库之前,是不是像喻家湾这样的地貌,水稻无法种植?


能种,只是得望天收。面对我的疑问,喻国群老人说,我们这儿不适麦子种植,只能种水稻、苞谷和絮(音)谷(小米)。苞谷和絮谷耐旱,水稻就靠老天爷了。如果遇到旱灾,就靠苞谷糊糊、絮谷汤水、野菜填肚子,就这,一天只敢吃二顿饭。

哦,哪是从什么时候才能吃饱肚子的?我问。


1962年。老人说,1959年前,我们这儿跟别个村是一个大队。后来喻家湾单独成立大队,我当上支部书记的。为了让大家能填饱肚子,我带领社员们将荒山开拓成良田,能将旱地改造成水田的改造成水田,实在不能种庄稼的地方,栽上树。到了1962年,村子里再没出现饿肚子的现象。


老人的耳闻目睹和亲身所历,就是一部喻家湾村的百年历史。而且可喜的是,90岁的高龄,居然眼不花,耳不聋,口辞表达相当清晰。


据老人讲,以前村子里多数人家,居住在上边坡岭下的“窝窝”处——如今的油茶园那一块。泥砖墙,茅草顶,就是一家人吃喝拉撒、生衍栖息的家。后来,我在另外一王姓人家里,得到了同样的答案。老王说,他们家及另外几家,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还住在上面一点的秧亩田里。后来随着村里的规划,才将房子建在了高于田地的路旁。

和许多村庄一样,沿路上行,村子里多是中老年人。陪同的村干部讲,因地理条件的制约,绝大部分家庭的收入,靠外出打工、做生意。也有少数人家在村里搞养殖、磨豆腐,一年下来的收入,还是可观的。


弧形状的喻家湾村民楼,鳞次栉比地顺着村路,一直到上面的坡顶那儿。多数房屋为近一二十年所建。其中也有个别平房,少,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



喻家湾村景


路面虽有零星的枝叶,却没刺眼的乱象。已是中午10点多钟,太阳从身后掠过我们的头顶,倾洒在眼前的每一栋房子上。贴着瓷砖的墙面,一些朝阳的绿叶,在阳光的映照下,将白剌剌的光,反射到我们胸前。


随着机械化的普及,村子里已不见了耕牛,甚至连猪也看不到,只有一些鸡、鸭、鹅,在栅栏里悠闲地转着。

喻家湾村从第一代村支部书记喻国群算起,到如今村支部书记喻磊这里,已是第五代。如果说,老书记喻国群那一代的任务,是让村民们不再饿肚子的话,后面的则是如何逐步将村子建设、发展好。每一代有每一代的使命和担当。从我们的所见和了解,如今的喻家湾村,早已脱离了贫困。虽然因一些方面的客观原因,受到了制约,但有时的制约,反而蕴含着新径。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如今的喻家湾村,开始了有机作物如油茶园、山楂等方面种植。


在走访中,我们注意到,喻家湾村几乎家家门前都有几棵樱桃树,从下湾到上面的丘坡那里,一棵棵树冠蓬密、绿叶庇荫的樱桃树枝梢上,挂满了尚在青涩中的樱桃。想这些成熟后,在绿叶中映红一树,映红整个村庄的粒粒樱桃,该是多么令人羡慕。



(作者:左龙岗)










上一篇:王玉斋夜祭张自忠

下一篇:张自忠列传

文学襄军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文学襄军 wx.xysww.com
地址:湖北省襄阳市襄城区檀溪路18号 襄阳万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邮编:441021
电话:0710-3512788 3366999 13607272288
邮箱:75989909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