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散文 > 文章 当前位置: 散文 > 文章

西行小令札  (一)

时间:2021-01-06    点击: 次    来源:文学襄军网    作者:卢苇 - 小 + 大

去年七月,乘侄辈自驾车赴新疆探亲。万里云月,一路匆匆。终因识见浅疏,所得了了。谨作短章简记,以志后念。



一   天水断想

十六字令二首

车,铁马疾风天路缩,山阙破,长啸卷云歌。

车,霹雳千秋璀璨多,胡笳切,万窟响雷波。



自驾走新疆,第一站就是天水麦积山。

早上九点从家乡出发,一路高速,乘奔驭风,中午在郧西县打尖,城中溪边餐馆名曰“炒粗粮”,撩人兴致。主打菜即为包谷粗粒加肉片青菜爆炒,色味具佳,令人神爽,颇有吉祥之兆。食毕即前行,离天水还远,不敢懈怠。

暮色既深,车入天水市境,按在网上预定的住处,直奔天水火车站前某宾馆。下车四顾,霓虹闪耀,人市喧赫,却早已走过了天水城区。抬头远望苍穹,夜色如墨,迷茫而不知所向。

我对天水的印像,并非起于麦积山,而是“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天水计收姜维的故事。诸葛亮称姜维乃“凉州上士”,智服姜维应该是诸葛亮远见卓识的最后闪光。深谋远虑,重用贤才,终于让蜀汉的最后挣扎有声有色而重光了“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卓荦初心。姜维个人当然也没有辜负诸葛丞相知遇之恩,在蜀汉终结之时,以生命的祭献昭示了一代豪雄志壮山河的光彩。

躺在宾馆床上,我仍在思索。姜维一生有二点常为后人诟病,一是违背母言而不归曹魏,二是不救成都而投降钟会。其实,燕雀安知鸿鹄。忠孝不全,临危不惧,社稷为大,死而后已,恰恰正是大英雄的本色。后人论姜维,或褒或贬,汗牛充栋,均不抵明朝大学者李贽一句话,即:又一孔明耳!姜维自幼即崇奉儒学大师郑玄,仁义礼智信应当是他的人生信条,惺惺相惜,这也正是诸葛亮看中他的重要原因。得姜维,诸葛亮死无所憾;有孔明,姜伯约功垂山河。姜维还是位卓尔有成的文学家,《魏晋文学史》一书论姜维,称其笔墨有承上启下之力,代表作有《蒲元别传》等。遥想千年,不胜唏嘘,我在感叹中入梦。


翌晨,早餐一毕即驱车径奔麦积山。至山下仰视,一峰孤立,状如麦垛,此所以麦积之由来也。因其深秀峻奇,乃有“陇上林泉之冠”的美称;又因其遍布洞窟佛像,艺术教义双绝,更有“东方雕塑艺术馆”的美誉。山上的石窟从十六国的后秦开始营建,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了。此时此刻,麦积崖背负晨光,呈现出一片深绛浅紫的迷离,其间栈梯如带,岚蔼氤氲,佛国俗世,悠远迷茫。虔敬之中,似闻驼铃叮咚;感慨之下,深叹危乎高哉。凝视麦积山崖,发现它更像一座巨大的粮囤。丝路花雨,万国浴香,麦积山永葆“东方微笑”,迎送四方智慧文明,称为精神粮仓,堪称当仁不让。


天水,据说是羲皇故里。天水,还是西汉末年名士隗嚣举兵反莽的大本营。羲皇是神话,难于尽言。隗嚣是枭雄,器识局狭,与姜维不可同日而语。

天水天水,乃“天河注水”之谓。而天者水者,就是小小老百姓。



二   雄关短思

  长相思·古关雄

    古关雄,玉山雄,雄在湘阴季高公。军情霹雳风。

    沙蒙蒙,雨蒙蒙,雨血关杨暗长穹。马飞战鼓隆。



早晨离张掖古城,观临泽县丹霞奇貌,过酒泉市而不入,直奔嘉峪关。

嘉峪关因嘉峪山得名,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东距肃州(今酒泉市)七十里。丸泥之封,万夫莫开。六百年兴衰,雄风宛在。

车停关前已近正午,急急登关骋目,但见天低山远,野旷无尽,关城如盘,游人似棋。西门外驼群零落,关堞上铁炮阵列。迎风有怀,心潮勃然,立刻想起了林则徐“严关百尺界天西,万里征人驻马蹄”的诗句。

嘉峪关是明长城西端起点,世称天下第一雄关,它比山海关早兴建九年。一龙双首,西迎北抚,峙卫大明江山几近五个甲子。

古关之雄,尽在二点,一是保障,二是交流。雄关南接祁连,北倚黑山,长城环抱,扼控大荒,自建关起数百年间无外敌破关入犯,屏蔽家国,与民大益。同时,以关为据,囤兵固和,引民内附,怀柔四方,也有力地促进了民族大团结。明清两朝由西域入关朝贡拜谒者多达二百余部族,嘉峪关成为了民族和合的一大重枢。其中最突出的即为大清乾隆36年土尔扈特部族的东归,为了安置入境的17万民众,嘉峪关军民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奉献。

然则,关者乃“以木横持门户”之意,雄关的壮伟之下,也透出了不少嫌斥和避拒。严关禁海,终为下策,白璧微瑕,后人自当深思。明世宗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兵部尚书王琼允准土鲁番首领满速儿通关进贡,撤哈密卫,止嘉峪关,西塞边战即此偃息。嘉峪关防御功能亦随之日渐消歇,交通贸易之用即逐步壮大而成为主流。

明代诗人戴弁用“最是晚来闲望处,夕阳天外锁山腰”的诗句描绘嘉峪关瑰丽的晚景,清朝陕甘总督左宗棠则用“天下第一雄关”六个字激励将士重现古关雄风。戴弁情寄山河,宗棠大志天下。左总督不仅看到了雄关“卫善良,诘奸宄”的关塞边防之用,更看出了雄关“达税贡,通商旅”的经济社会之功。他在写给皇帝的奏折中指出,嘉峪关为西路第一要隘,关陇肃清之后即应及时补修完好,往来车马人等均应由关门出入,设卡查税,不得分歧缒越。自号“今亮”的左宗棠为嘉峪关的雄伟画上了封建名徽闪光的最后一笔。

站立在艳阳普照的雄关之上,我想得较多的还有三个字:左公柳。

左宗棠的确是大英雄,他在收复新疆的战争中,既有事必躬亲的扎实,又有战略筹措的恢宏。从辎铢做起,立永久计划,栉风沐雨,为国开疆,呕心沥血,富民强兵。六年治疆成果显赫,其实事求是之精神,实乃中外历史所罕见。而能于行旅之初即拨冗下令命部队沿途栽植杨树柳树,足可证其巨细皆通的目光和胸怀。嘉峪关原有左军栽种的杨柳数百棵,后在抗日战争中因为修桥而不得已进行了砍伐,如今惟余一棵古杨矗立在东闸门之外,随风摇曳,恪尽追远之志。

当年受左氏之邀,后任陕甘总督杨昌濬西行,见道旁杨柳成行,大喜,写诗赞道: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左宗棠栽种的岂止是万千杨柳树,他栽种的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是报国报民的赤忠,是生而为人的勤奋之本。



    三   敦煌一得

    菩萨蛮   敦煌街头有石雕

    琵琶咤咤无声雨,霓虹烁烁哑霹雳。白玉化飞天,魂高鸣沙山。

    无人开圣偈,瑰宝犹沉溺。一士大悲生,道心四海心。


敦煌是伟大的。

敦煌的伟大在于莫高窟,在于丝绸之路,在于日益国际化的敦煌学。

离嘉峪关西行650公里至敦煌。夜宿敦煌夜市酒店,距离反弹琵琶雕塑不足百米。饭后前往观赏,但见雕像矗立于十字街中心,周围花草成圃,霓虹闪烁,喇叭迭鸣,一片艳丽喧闹。

立于车水马龙的街边,我隔空久视雕像,琵琶和驼铃的混响在耳边渐起沉雄。车麟麟,马啸啸,古往今来,逝者川流,我的思绪一时不知所向。

翌日,一天之中,即游览了鸣沙山、月牙泉、莫高窟三处景点,匆匆复匆匆,归而思之,欣乐之余也不无遗憾。因为山泉自在,一睹了然。惟有莫高窟,游人成堆,声音嘈杂,配备的耳塞音量不稳定,导游应对复繁心力忽疏,讲解词便听得支离纷纭。虽说历史的细致对今人已无太大吸引,但上梯入窟仓忙之中,所得浅乱了草,毕竟让人不无失落。 

当时,看过了著名的藏经洞,我便离开众人在窟前空地上闲步,让自己一直散随的思绪尽可能地条理起来。

我又想到了道士王园箓。就是他,发现了藏经洞,维修了藏经洞,也贱售了洞内的宝藏。然而,封偈一开,天花乱坠,敦煌与敦煌学从此走向世界,中华文化的万千绮丽也从此绽放出了永恒的普世之光。

所以,对中华,王园箓有过,有大过;对人类,王园箓有功,有巨功。功过相抵,功大于过。也有人斥王园箓为历史的罪人,若非别有用心,不愚则必傻。王园箓一介贫道,没有将其售物款用于一己之私,孜孜矻矻一念于道,有过可谴,罪则何及?真正有罪且万不可赦的,是那些对文管渎职枉法、对国宝鼠窃狗偷的贪官庸吏。窃国与窃钩,州官放火与百姓点灯,个中事理,泱泱大国之中,连呀呀学语的小儿女们都能明白。

从莫高窟继续径直往前,穿过郭沫若题名的牌楼,上行约百米,即为“敦煌石窟文物保护研究陈列中心”。这里应该是莫高窟的正门了,王园箓灵塔即在陈列中心大门左侧不远处。至此,我不禁恍然,原来刚才旅游车把我们拉到了后门口,下车即直接游了千佛洞,不知不觉中,乾坤竟然倒转了一圈呢。

陈列中心的设计为地窝子形状,斜进斜出,内构双层,展品琳琅却游客寥落,也无人讲解,室内空旷幽寂,不宜久停。我从后门进入室内,了了一览即从正门走出,来到了王园箓灵塔之前。

打眼看去,在散布于方圆百米左右的十多座灵塔中,王氏灵塔最为高大,且有围栏有石碑,字迹斑驳可读。

忽然,我发现了一点蹊跷。

从碑文上看,王道士的名字为王园箓。但我在出门之前翻看过一些书籍,也上网作了查阅,王氏之名多写为王圆箓,也有少数作王元箓者。以至于我的印像中也一直就是王圆箓。网查《说文解字》,圆,圜全也;园,所以树果也;元,始也。三字本义皆不同,不该混用。何至于此,只有一解,那就是不认真。

中国有史五千年,巨细长短,坎坷无穷,吃尽苦头一条根,即在于不认真。

我想,难道是因为王道士太过微末,甚至比贪赃渎职鲸吞国宝者更为可恶,而名字就可以园圆不分而不必认真了吗?否则,又作何解?

要给县里的道会司立碑,除绅耆众人同心之外,必经县长允准方可。因为它是要昭告天下以志将来的。徒弟为师傅撰碑文,绝对虔诚认真,是园而非圆则绝对无疑。王园箓灵塔碑文称,王园箓修楼、修桥、修佛洞积三十多年时光,费二十多万募资,最终取得了“佛像于焉,庄严洞宇于焉,灿烂神灵有感,人民受福矣”及“羽轮虽渺,道范常存,树木垦田,成绩卓著”的功德,当然也绝对不是水货。然而,身处兵荒马乱、无法无天、缺衣少食的万千困窘之中,一介贫道王园箓如果不认真,如果不往死里认真,他做得到吗?!

仅此一点认真,就值得后人永远敬畏。

迎着太阳的余光,我站在王园箓灵塔前拍照。一张一张又一张。

我想,从道会司王园箓的故事看敦煌,可以让人更加明白,那现存的五百洞窟、那开凿洞窟的无数工匠,那描绘洞窟的历代艺术家,还有那必将千古永垂的敦煌的伟岸,就是由认真二字铸成的。而且,也只能是认真二字。

从上至下,我仔细地辨识着,记完了王园箓灵塔上的碑文。

确知王园箓而非王圆箓。游敦煌,即便仅此一得,也即足矣。

【附】太清宫大方丈道会司王师法真墓志

民国廿年古七月卅日为吾师王法真仙游之百日门弟子咸愿碑记行略请命绅耆众皆曰可何幸如之夫吾师姓王氏名园箓湖北麻城县人也风骨飘然尝有出世之想嗣以麻城连年荒旱逃之四方历尽魔劫灰心名利至酒泉以盛道道行高洁稽首受戒孳孳修练迨后云游敦煌纵览名胜登三危之名山见千佛之古洞乃慨然曰西方极乐世界其在斯乎于是建修太清宫以为栖鹤伏龙之所又复苦苦勤募急力经营以流水疏通三层洞沙沙出壁裂一孔仿佛有光破壁则有小洞豁然开朗内藏唐经万卷古物多名见者惊为奇观闻者传为神物此光绪廿五年五月廿五日事也呜呼以石室之秘錄千百年而出现宜乎德重连城名驰中外也观其改建三层楼古汉桥以及补葺大小佛洞积卅余年之功果费廿多万之募资佛像于焉庄严洞宇于焉灿烂神灵有感人民受福矣惟五层佛楼规模粗具尚未观厥成功陆前县长嘉其功德委为道会司以褒扬之今者羽轮虽渺道范常存树木垦田成绩卓著道家之香火可继门徒之修持有资实足以垂不朽而登道界矣夫何必绝食练形而后谓之飞升哉千佛洞太清宫徒子赵明玉孙赵至福稽首谨志。



四   火洲双城

  如梦令

放眼故国虚空,零落残牍有梦。

一派好山河,遥想胡笳粗重。

短铳,短铳,破奴铁蹄山动。


吐鲁番,别名火洲,西距敦煌900多公里。境内有高昌古城、交河故城、火焰山、葡萄沟等风景闻名于世。

早上从敦煌出发,高速路取直,不与山近,除了沿途的服务站,见不到城镇村庄。正午时分车入星星峡,这是当年陈云代表党中央从乌鲁木齐赶来迎接西路军余部的地方。隔窗四望,秃岭起伏,苍凉依旧,由此可以想见当年红军西征的艰辛与悲怆。留心观察,除了一座公路收费站有星星峡三字高立雨棚顶端之外,峡内峡外没有见到明显的西路军遗迹。红军西征,虽败犹荣,跬步偏误,方向坚定。因为,战略的局部曲折并没有远离人类破旧立新的精神主流。

红日西沉时,车子转入国道,可知吐鲁番已近。忽见右侧一带山峰,壁立参差,赭红如血,沟壑纵列,如墙如堵,远看极像一簇簇冲天大火,明白这就是烧红孙大圣屁股的火焰山了。正在寻觅景点标示,忽见车左有岔道,路标写明为“高昌古城由此去”,遂左转前往。乡道窄狭多弯,路边时有街市民居,几经问询,驱车至一村落,由两屋间的一小道进入,穿过乱草杂木,始见数百米之外,夕照之中散立着一片残垣壁垒,知道那便是大名鼎鼎的高昌古城了。

高昌者,“地势高敞,人庶昌盛”之意。高昌初为西汉军垒,至北凉开始立国,历经四代政权,在唐初鞠文泰为王时,国势达于鼎盛。后因其结盟突厥,唐太宗派兵征讨,遂至国灭,于今已近1400年。我以为,高昌城最大的亮点,即为鞠文泰善待唐三藏并与其结拜的故事。鞠文泰身为佛徒,崇仰大唐,恭敬圣僧,历为丝路佳话。其言其行促进了中外文化发展流速,影响深远。

然而,今天的高昌古城却残破嵯岈,不宜观光。因为无路可通,我们踏过几百米的沟坎勉力登上古城断墙,遥对夕阳唏嘘一番而归。

重上国道,途经火焰山,因时间已晚,在景区停车场中背衬远山拍照留念。

夜宿吐鲁番市郊一酒店,设施服务乏善可陈。唯在路边大排挡用餐的经历聊可一记。小吃摊交错杂列,烧烤炉烟雾蒸腾,摊主挥汗呼喝,表情夸张超常。羊肉面碗大汤鲜,羊肉串钎粗块大,令人大开眼界。见我们是汉族,摊主殷勤又不一般,至诚豪爽感人。虽然阵阵热浪扑面,心神却有了不少安定。

翌日早餐毕,即前往交河故城。交河本意应为两河交汇之谓,其实不然,实乃一河围城分流复又重合之状。城高沟深,危殆非凡。交河建城史已有二千多年,比之高昌,兴早灭迟,更为古奥悠远。明诗人陈诚诗句“沙河二水自交流,天设危城水上头。断壁悬崖多险要,荒台废址几春秋”,即属该城的不二写实。现如今,交河故城斑驳陆离一如高昌古城,只是入口处多了些管理设施,便于游客涉足而已。其实游人也并不多,足可见沉淀的史事并非适合所有驴友的味口。登城远眺,土垣高低不平,酷似凝固的洪涛,十几个游人散若小舟,时隐时现,徒增空旷幽寂。交河故城所独具的关塞之险天国之雄,早已随风远去了,惟有唐人李颀的诗句“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萄入汉家”,为后人留下了一帧大唐安西都护府交河重镇的骨感倩影。

高昌交河两城皆因兵而兴,因兵而亡,今人则多分称其为高昌古城和交河故城。何以如此,我想,大概是源自于建城时间长短的诸多不同吧。

作为丝绸之路的重镇,两座古城犹如围棋盘上的双眼,至今仍凝聚着中外文化共同辉煌的万千生机。



原载《陕西文学》2017年第五期 

(作者:卢苇 · 老河口市)









 

上一篇:

下一篇:春在千门万户中

文学襄军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文学襄军 wx.xysww.com
地址:湖北省襄阳市襄城区檀溪路18号 襄阳万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邮编:441021
电话:0710-3512788 3366999 13607272288
邮箱:75989909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