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20 点击: 次 来源:网络投稿 作者:qeikf589 - 小 + 大
以前看过一个笑话:小明学习成绩不好,总被他爸爸骂笨鸟。有一次小明不服气说:“世上笨鸟有三种:一种是先飞的,一种是嫌累不飞的。”他爸爸问:“那你说说第三种呢?”孩子说:“这种最讨厌,自己飞不起来,就在窝里下个蛋,要下一代使劲飞。”这个笑话折射出许多中国家庭父母跟孩子在教育上的对立。 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身处这个科技时代只有考个好大学将来才能找个好工作。要考好大学先要上个好高中,上个好初中,再往前就是要小学成绩好,最好在幼儿园时就把小学的课程学完。所以有身份有地位的父母会给孩子报国际幼儿园;所以才有培养孩子要从胎教做起;所以在谈恋爱时就要选智商高的伴侣……中国的父母永远在焦虑,中国的孩子永远是全世界最累的,而且受教育程度越高的父母在培育下一代时付出的心血也最多。现在中国孩子的童年是不快乐的,他们的童年就是在各种补习班和课外辅导班中度过的。上午跳舞下午绘画,上完数学上英语;学登山、学滑雪、学游泳、学骑马……而且要一直学到高考结束。报班的时候甭管孩子是否愿意,都得去,哪怕这钱最后打了水漂;也甭管家里的存款够不够,哪怕是借钱也要上。在这样一种捆绑式的学习情况下父母和孩子全都围绕着成绩来。父母给予孩子极大的期望,孩子只有拼命的努力,用一个个高分和考上名校来回报父母的“恩典”。十几年的时间父母和孩子共同付出时间、精力和金钱,最后就为了培育出一个合格的考试机器。就像一台机器生产出来的合格的艺术品。高考结束后父母和孩子都松了一口气,该炫耀的炫耀,该补偿的补偿。 在这个科技高度发达的时代,我们越来越依赖技术,体力与勤劳不再是优点,反而被认为是低智商的表现。在这种大环境下有实力的父母让孩子超学龄学习。拓展课外知识成了孩子除了学校的学习以外的必学项。若是哪个家庭的孩子没有上补习班,那就会被认为是父母对孩子学习的不重视。这是当今中国百分之八十的父母的共识。 我的孩子很不幸,我也早早的给他排好了学习计划。孩子四岁多的时候就开始上兴趣班:口才、珠心算、练字、拼音;上了小学变成作文、数学、英语。从幼儿园开始起他的课外时间几乎全是在补习班里度过的,就连寒暑假也是如此,回到家里还有一大堆课外作业。中午别的孩子在睡觉,他在做习题;晚上别的孩子在玩手机看电视,他在背书做卷子。为了他以后能考个好大学,我是不遗余力的榨干他的每一天每一小时。有一天晚上孩子做完了学校的作业后对我说他要休息一会儿,我当然不同意,我希望他能自觉的学习,最好是把我和老师布置的所有的学习任务全部做完再休息。我当时很生气,不客气的批评他,孩子委屈的红了眼睛,带着他的学习资料使劲把门关上,我心里的火蹭的一下就上来,把他狠揍了一顿。导致以后四五天他都不理我。现在回过头来想一想,我就是开头笑话里的那个父亲,以武力手段要求孩子做超出他能力范围的事,用身为父母的绝对身份剥夺他的童年时光。我希望他今后的人生不必像我一样为一份糊口的工作受尽屈辱,耗尽一生。我把自己成年后不能实现的理想强迫孩子在将来做到。我忘了孩子毕竟只是个孩子,他也有童年,他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是属于他自己而不是属于任何人。我的责任是教育他,做一个父母该做的事就够了。 对于我们如何做父母,我想每个父母都有自己的方法,但是肯定不全面,一叶障目。在这方面鲁迅先生的《我们怎样做父亲》一文里写道:父母对孩子没有恩典,不应把孩子当做私人财产;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我们无权干涉和左右他们的想法,我们要尊重孩子的决定。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也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我们做父母的只需引导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
上一篇:走进那座云中伽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