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散文 > 文章 当前位置: 散文 > 文章

走进那座云中伽蓝

时间:2022-10-03    点击: 次    来源:文学襄军网    作者:卢苇 - 小 + 大

                  走进那座云中伽蓝            卢苇

                  ——读吴鄂东诗集《云寺》有感

 

    这是一次晚阅读。

    这个晚,不是指时间,是指心向。

    诗集《云寺》是襄阳作家吴鄂东先生的著作,出版于2001年(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出版公司2001年9月初版),我自2005年夏天收到吴先生的书,就一直有心要静下来仔细品读,但又因为种种缘故而一直未能做到。最近终于用两个半天时间读完了《云寺》,虽然为时不长,也未能尽领全书神韵,然而心在如神在,得不违于时,肃然欣然之中也就有了诸多难得的感悟,有了必将记之而后快的心动。此时此刻,古人所说的“知行合一”“闻道不嫌晚,悟了莫悠悠”就成了我仰止行止心情的大写真。

    我认识吴鄂东先生很早,但相互间没有交往,至今只见过二面,且均为朋友间的聚会,说话机会不多,了解就很少。然而,我是通过学兄李圣强先生认识的吴先生,我熟悉并敬重圣强先生,所以我认为对吴先生的了解就不能算少。圣强先生曾经对我说过,吴鄂东多才多艺够朋友。志同道合,文如其人,《云寺》当然就值得我认真阅读学习。

    其实,以上所言就是我开始阅读《云寺》一书时的第一感悟。

    《云寺》全书共收现代诗186首,依次区分为“一鳞半爪(117首)”、“丹青世界(17首)”、“人物风骨(14首)”、“西域刻痕(10首)”、“读叶声声(28首)”等五辑。全书中的诗篇大多精短,其中十行上下者为多,唯一的长诗“戈壁马”也不过144行,最短的三首则各只有2行,分别题为“鹰迹”“别”“鸟音”。诗句长短是形式,诗意深邃是精华,既短且精的诗当然是完璧天成。这些特点在《云寺》中至为明显,而首篇的“云寺”一诗则堪称极粹。

    短诗“云寺”六行二十九字,作者写道:“云托寺院/浮悬半空/经文——/自高处注入血脉/化万千银河/照大小乾坤”。银河和乾坤是血脉所化,血脉由经文自高处注入,云寺即在“高处”,而“高处”即是天地万物之根源。刘勰说“诗者,持也,持人性情”(《文心雕龙·明诗篇》),一首“云寺”既持尽了人情万象也囊括了万象之道,其本真的意境也就涵盖了其它185首诗的平凡与超凡,揭示出了人类心目中既“一本万殊”又“理一分殊”的缤纷与魔幻。

    “云寺”一诗是“万千银河”之中的不系之舟,是“大小乾坤”之上的通灵之枢,是全书诗篇的旗帜,更是每一幅诗化美景的锁钥。你读懂了“云寺”,你就拥有了无尽藏的“万千”和“大小”。古人早有“诗言志,歌永言”之训,《云寺》一书之志即尽在“云寺”一诗之中。

    鵾鹏云汉,鹪鹩蓬荜,彭祖千载,蟪蛄朝夕,芸芸众生无穷无尽,一切都在彼消此长之中无限轮替。这是谁的力量?又是谁的意志?如果一定要寻找答案,那就只有去叩问苍天。苍天自在高处,而高处只有“云寺”。从它而来,又向它而去;苍茫无边,又无边苍茫。几千年前的屈原就有了“天问”,有了“离骚”,有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而今仰望“云寺”也就有了186首诗的思考与探究。

    巨微皆命,古今同调,朱熹曰:“《诗》者,人心之感物而形于言之余也。”(《诗》集传序)在这里,我明白了“云寺”之所以作为书名的真谛,经受了一次文学的洗礼,开始从云寺的高度去理解和思考全书。

    终于,我在“云寺”一诗的启发与导引中读完了诗集。掩卷深思,品咂回味,深深感到《云寺》一书在具有诗集所共通的优点之外,还具有二点非同一般的独特。这二点,就在《云寺》的诗思与体势之中。

一、《云寺》的诗思具有特异的含蓄。

    何谓含蓄?庄子说“语之所贵者,意也。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苏东坡说“言有尽而意无穷者,天下之至言也”,清人叶燮说“诗之至处,妙在含蓄无垠”,以上所言就是诗的含蓄,就是诗的自在的本色的含蓄。

    然而《云寺》的含蓄则又有所不同。

    首先,《云寺》的含蓄是在一般意义之上,营造了另一种别致的完美与深刻,具像了“诗贵含蓄恶浅露”愿景的生动与奇妙。

    如短诗“鸟音”,诗人写道:“筑一条诗情画意的小路/通往——山清水绿的心灵”,仅仅两句,却蕴藉无量余味无穷,而竟至于妙不可言。因为诗人把实际的鸟鸣升化为了人心的灵动,弹奏出了叮叮呤呤的化外之音,咏唱出了一脉深情地向往和追求。相形之下,“千山响杜鹃”“鸟鸣山更幽”之类的写实与浅喻当然不能同日而语了。再如两首同名“寺钟”的诗,其中一首写道:“寺院抛下的/一/根/绳/伸入尘世绝望的/井”,另一首写道:“听久了,成鱼/沿山溪,入江入河/游向浩瀚境界/又听见/钟声如海”,前者把钟声写作救人出绝境的“绳”,把“一根绳”三字处理成三句,阶梯形下坠,诗意也便处处有声有色;后者把钟声比喻成大海,是为了提醒“鱼”虽身入浩瀚,然寺钟仍无处不在。诗意澎湃中的突然回溯,相对“夜半钟声到客船”“野寺钟声报晓寒”等古诗句的幽恻,意境与蕴藉的独特旷远与自然生动即昭昭在上而不待多言了。

    其次,《云寺》的含蓄不是空洞的无穷,其意味的根基是写实。

    如短诗“长城两面”,诗分三节,每节二句,“一、帝王的万里屏风/百姓的万里愁肠/二、一长条风化的蛇蜕/无数部悲剧的手稿/三、是狂赌者的一副麻将牌/是黎民们的一根大脊梁”,两面就是两面,全是实话实说。然而,读者心中岂能只有两面!刀光剑影之下,又何止是万里愁肠!不过,诗人也告诉你,那座血肉长城终究“是黎民们的一条大脊梁”!这最后一句的警悚,就把一切往古和现实编织成了无穷无尽的含蓄和蕴藉。再如书中唯一的长诗“戈壁马”,144行分为14节,这里不引全诗,仅把每节诗意概括如下:“鹰鹫目光、栅栏焚毁、泼熄昨天、铸只铜钟、昂首一嘶、原始气息、放荡不羁、雪莲悟道、奔驰复活、皎洁日记、生存争夺、悲壮史诗、高原江河、西域魂魄”,在诗人如椽的巨笔之下,展现的是一幅幅恢宏悲壮的历史画卷!沙漠是驼铃摇醒的沧海,戈壁是马蹄叩响的亘古,鹰鹫由远及近的目光雄视着苍穹。野性苏醒了,栅栏焚烧了,一堆“昨天”被泼熄了,一匹胡马放荡不羁飞上苍穹去开启天国之门,雪莲却早已悟道了,那就是雪线之上的净洁的哲理啊!任性的戈壁马!你昂首一嘶,一切都在你的奔驰中复活了!举蹄拼杀,血汗飞溅,一部悲壮的史诗横空出世了!快看,那遥遥的西部,挺立的骏马,就是西域的情绪!西域的魂魄!空旷中,一匹抽象的戈壁马撞醒了高山阔漠,刨开了死亡岁月,抓住了辉煌世纪,用生命展开了辽阔,用驰骋复活了古今。铁蹄如雷,地动山摇,戈壁马!戈壁马!它飞奔而来了!我默诵诗句,聆听八方,看见了张骞、班超、鸠摩罗什,听见了胡笳、刁斗、牛角号。此时此刻的我早已忘情天地与作者身心与共成为一匹勇往直前的戈壁马了。

    《毛诗序》说“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文心雕龙》说,“‘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神思之谓也。”由此可知,诗思即为心志为神思。汲取现实,回馈现实,吉光片羽,精准深阔,正是《云寺》特异含蓄的本源。

二、《云寺》的体势深含独运的匠心。

    “言行一致”“神形兼备”是哲理,也是标准。《云寺》的含蓄是独特的,也必定要有与之独特相颉颃的定势,定势即体势。何谓“体势”?《文心雕龙》说:“夫情致异区,文变殊术,莫不因情立体,即体成势也。”例如,以“关关睢鸠”开篇,以“风雅颂”成篇,蔚蔚然成就“《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之论的大气场,就是《诗经》一书的体势,就是孔子在“异区”“殊术”中追求自然自在的大匠之心。把《云寺》186首诗分为五辑,以所言所思所情为区分原则,尤其是以117首的“一鳞半爪”为五辑之首,就是作者有意为之的《云寺》的体势,由此也可感作者匠心之精妙。因为诗说到底就是灵思,“一鳞半爪”重在灵感与明理,当然就应该是五辑之首。其后三辑“丹青世界”“人物风骨”“西域刻痕”等皆重在以刻画实景实物而抒情表意,虽各有各色,朦胧之中共同展现出了“一鳞半爪”高蹈魔幻的现实倒影。但物以类聚,当然应该是各自成辑。而第五辑“读叶声声”,实际上就是诗思的合掌,是屐痕处处与积金缀玉编织的大收煞。将激昂雄壮的雷音升化为邈邈云汉的一片空灵,营造出了无限的庄严与静穆。下面仅以“读叶声声”的首篇“读叶”为例试作分析。“读叶”(19句,4小节)一诗写道:“一地落叶/一地谁写的文稿/满是古典风格的日光月光/满是传统意境的风雨云雾/满是虫儿们生命的刻痕/满是鸟儿们乐观的悲剧/□□再读/便被一柄冷风的锯齿/伐倒了葱绿的记忆/□□不错,还有慈善无染的寺钟/一声声包扎烧伤的菩提/□□啊,一地落叶/也不全是古典传统的文章/也不全是正正方方的汉语/真要读懂,太难太难/多亏了一群好心的蚂蚁/它们握着阳光蘸着露水/一句句诠释/一句句翻译”落叶是落叶,又是文稿;落叶是刻痕是悲剧,又是被锯齿伐倒的葱绿记忆;还有无染的寺钟、烧伤的菩提。但它们不是完全的传统不是正方的汉语,你想读懂它们吗?太难了!所幸,还有一群蚂蚁,在诠释在翻译。这些诗句,写的只是落叶吗?这些诗句的思索,只是代表“读叶声声”吗?不!它们是无名的文稿,是葱绿的记忆,是无染的寺钟,是烧伤的菩提,是“不全是传统”的文章,是“不全是正方”的汉语,是……其实它们就是遍地锦绣遍地诗思遍地的寺钟啊!“读叶”一诗打开了“读叶声声”的窗口,同时也圆满了《云寺》的圆满,灵动的诗思也就从此化作了云寺中的悠悠的钟声。

    在刘勰的眼中,好的文章体势为:“形生势成,始末相承。湍洄似规,矢激如绳。因利骋节,情采自凝。”由此可类知,诗思就是灵感的心动,诗句就是睿达的舞姿,而诗的体势则是心智凌空飞扬的羽翼。具体到《云寺》一书的体势,即为精短雅洁与含蓄庄严的融合,它们的形像代表就是短诗“云寺”。

    我轻轻地合上了《云寺》的最后一页,也把作者匠心独运的馨香牢牢地珍藏在了自己的腹笥之中。

    古人读诗,说“诗无达诂”,又说“各随所得”“别有激发”,换言之,这就是诗的本色。形而之上论之,诗与神话、传奇、小说、散文、戏剧等有其内在的相一致,同时也有其根本的大区别。诗重含蓄,但绝不是下笔滔滔神迷邪魔的梦呓;诗重表意,但绝不是随心所欲疯张狂浪的滥情。诗重精短,但绝不是虚言聱语故弄玄虚的铺排。诗是诗人思维至纯至美的灵光一闪,诗是诗人胸怀雄浑奔放的神迹一蹴。如果需要具体的标准,笔者认为眼前的《云寺》就是一个好榜样。186首诗作在精短、精致、精准,含蓄、隐喻、象征等诸多方面都凝结了诗人探索的艰辛,镂刻了诗人前行的足印。其中炽烈深沉的诗情,深旨奥义的诗思,值得我们每一位热爱写诗读诗者认真地借鉴和学习。

    《云寺》啊《云寺》,好你一座云中的伽蓝!









上一篇:急公好义张思卿

下一篇:孩子的教育

文学襄军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文学襄军 wx.xysww.com
地址:湖北省襄阳市襄城区檀溪路18号 襄阳万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邮编:441021
电话:0710-3512788 3366999 13607272288
邮箱:75989909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