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散文 > 文章 当前位置: 散文 > 文章

让灵魂跟上写作的步伐

时间:2020-06-16    点击: 次    来源:汉江观潮    作者:弄潮襄江 - 小 + 大

2019年12月24日,著名作家、湖北省作协主席李修文在襄阳讲课时谈到,他获得鲁奖的作品《山河袈裟》其实早就写好了,放了六七年时间后才出版。不仅此书,他的很多作品都是这样,往往写好了放一段时间甚至几年后,觉得修改成熟了,才会出版或发表。


这种把文章写好了放一放、不急于发表或出版的做法,是一种冷静客观的创作态度,是一种用时光和岁月精细打磨的工匠精神,是一种对自己作品高度负责的使命和担当,一个作家只有具备了这种平和、平常、平静的心态,才能写出精品力作来。


文学创作是一项艰辛的智力劳动,酝酿与构思的过程如十月怀胎,往往经过了多年的积累和发酵,等到作品“一朝分娩”后,那种喜悦与激动往往难以抑制,希望迅速发表并被广大读者阅读认知就成了最大心愿,但是这种急于求成的一时冲动,往往缺少客观冷静,缺少深度思考与琢磨,缺少认真打磨的时间储备,导致作品发表后,人一旦冷静下来时,才会发现作品还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悔之晚矣。鲁迅先生曾说过,很多作家往往悔其少作,大约这也是其中原因之一吧。


去年底,著名作家徐则臣在南京的一次文学峰会上说,“我们不少作家几十年来都在不断地重复自己,看起来著作等身,其实,只不过写了一篇文章而已。”他认为造成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作家写得太快,写得太多,没有在写作时等一等,停一下,想一想。他提出,一个好作家在写作时要经常停下来,看看来时路,瞻望一下未来的路。

很多时候,停一下,是为了走得更快;慢一点,才能走得更久远。有则谚语说,“脚步走得太快,灵魂会跟不上。”为了让灵魂跟上自己行进的步伐,我们应该放慢自己的脚步,身心合一,方能健康行进。当前,文学创作深受时代快节奏之变所侵染,不少作家在创作中缺少了耐性,缺少了“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传世之心,缺少了“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孜孜以求的态度,快写快发成为新常态,因为写得太快太多,缺乏反复思考与反复修改打磨,导致很多作品沦为快餐文化,看起来衣着光鲜,实则是垃圾食品,没有丝毫营养可言。


一个有责任感的作家,应该摒弃功名利禄的纷纷扰扰,红尘滚滚的意乱神迷,让自己慢下来,静下来,时时反观自己的内心,常常诘问自己的灵魂,用心捧出饱含自己最真实最火热情感的作品来。

著名作家余华在《活着》一书的序言中说,“一位真正的作家永远只为内心写作,只有内心才会真实地告诉他,他的自私、他的高尚是多么突出。内心让他真实地了解自己,一旦了解了自己就了解了世界。”作家的使命就是传递真善美,针贬假恶丑,发现复杂人性中的光亮,让读者进入作品营构的情境中与主人公同欢喜同悲伤同苦乐,从中得到阅读的快乐思想上的共鸣情感上的共融,最终起到文学的春风化雨般的浸润效果。而这一切,都需要抵达作家的内心深处,也只有内心深处的东西,才能打动人民,引发同频共振。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作家刚创作完成一篇作品后,应该像徐则臣、李修文那些作家一样,写完了之后,不要急着去发表出版,而应该“冷处理”一段时间,等到激动喜悦的情绪过后,再回过头来客观、冷静地斟酌推敲,才会更加清醒地看到短处和不足,然后,加以修改完善,才会渐趋完美。同时,在时间的沉淀和研磨中,自己的学识与境界也会不断提升,看问题角度与方式方法也会不断变化,从而不断地发现更多问题,经过不断地敲打和淬火,才能升华为永不生锈的好钢。

一个作家只有抱着对作品、对读者负责的态度,在创作时放慢脚步,让灵魂跟上自己创作的节奏,让作品中人物的喜怒哀乐与自己的内心高度契合,贴着人物内心的河流走向行走,才能创作出打动人心的作品来。











上一篇:家有初三老师

下一篇:趟过疾病的“小河沟”

文学襄军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文学襄军 wx.xysww.com
地址:湖北省襄阳市襄城区檀溪路18号 襄阳万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邮编:441021
电话:0710-3512788 3366999 13607272288
邮箱:75989909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