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散文 > 文章 当前位置: 散文 > 文章

让孩子吃苦,母亲别样的教育

时间:2020-09-23    点击: 次    来源:文学襄军网    作者:崔卫东 - 小 + 大

9月3日,新华社发了一篇文章《城市父母送孩子进村“吃苦”》,报道越来越多的城市父母在假期将孩子送到农村体验生活,从而真正懂得珍惜粮食、珍惜当下的美好生活。让我不禁想起自己少年时代,母亲对我们的这种教育。


30多年前,我还是一个上初中的孩子。14岁这年我上初二,暑假刚到,母亲就请邻居给我们带到老家姑姑家去,一则那里有我们日夜思念的祖母,二则让我们体验下农村生活。于是我和小4岁的妹妹就这样辗转回到百里外的乡下姑姑家。

虽然我们在农村出生,很小的时候就随父亲到了军营,所以难以想象农村生活。


姑姑家孩子多,当时还有4个表哥表姐没有成家,多年未见面,他们都非常看重我们。几乎用了最高规格的待客标准接待了我们,可是仍然让我们体验到了很大的城乡差异,比如:姑姑用来榨馍的油是棉油,有种涩涩的味道,她蒸的馒头个头大,但是黑黑的,可能是面粉没有漂白吧,也可能加的有红薯面粉。菜也很少,几乎就是南瓜黄瓜,很少有肉吃,如果想吃点西瓜甜瓜之类的东西还要用麦子跟别人家换。正值汛期河水猛涨,二表哥家的两个儿子用铁叉在水里叉些鱼,姑姑会用油炸了给我们改善生活,这就是最好的生活了,上个世纪80年代的农村大抵是这样吧。


两个表姐要去给棉花打枝头,我缠着她们带我去,于是到了她家的棉花地,一片绿油油的棉花地里开着粉粉的花朵甚是好看,可她们不让我去打枝头,因为我不懂,就让我锄草,地里的草很旺,我锄了一会儿就腰酸背疼,加之天气热,蚊虫叮咬,我的脸晒的通红,几乎晕倒,下午再喊我去我是不去了。可她们忍着这些不适,连着干了几天完成了任务,还给棉花打了药。那个时候农村用的是柴火灶,茅厕,与我们的生活可谓天壤之别,连祖母都嚷着要回家,于是我们待了半个月回到了父母身边。这次农村生活时间虽然不长,但是对我来说刻骨铭心,就是中国的农民不容易,要珍惜自己拥有的生活。


再一次就是上大学的第一年暑假,母亲请父亲的战友帮忙联系到盐业公司装食盐,本来我们想装个小小的袋子食盐能有多难,谁知道去了才知道,太难了。那个时候完全是人工装盐,装进去不要紧,要命的是还要将一袋袋麻袋装的盐包扛下来,一天下来,累的要趴下来,如果不小心把皮肤弄道口子,那还要被盐浸着一阵阵的疼痛,没有空调,汗水还要和着盐水……几近崩溃!一起做工的人很同情我们:肯定你们是自费上的大学,要不父母能舍得让你们吃这个苦?我和姐姐面面相觑——虽说不是自费上学,但觉得自己应该为父母减轻点经济负担。靠着这种信念,我们坚持干了两个星期,中间还让妹妹帮着顶工了2天。


拿到手里的钱只有几十元,远远不够我们的生活费和学费,但是凝结着我们的血汗呀!从此我们也知道流自己的汗,拿应得的钱。


后来的日子里,母亲还陆续让我们在学习之余干过糊火柴盒、拆纱布的临时工作,虽然时间都不长,但是我们深刻体会到钱是不好挣的。在后来的日子里,虽然参加了工作,一般都不会乱花钱,勤俭节约为本持家。即便到了现在也仍然牢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训导,并教育自己的孩子。

至此,也看不得任何浪费的现象。现在重提勤俭节约的好传统,真是由衷的高兴,成由俭来败由奢,希望大家都恪守这一传统美德。


(作者:崔卫东)









上一篇:生态涵养出高颜值的自然景观

下一篇:读楚林散文集子《遇见最美的本草》

文学襄军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文学襄军 wx.xysww.com
地址:湖北省襄阳市襄城区檀溪路18号 襄阳万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邮编:441021
电话:0710-3512788 3366999 13607272288
邮箱:75989909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