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2-04 点击: 次 来源:文学襄军网 作者:卢苇 - 小 + 大
——读彭广全先生的诗集《告别》 人生之幸;我和彭广全曾有过三年寒窗之谊。 彭广全在学校时就是小有名气的诗人,发表诗作很多。但他的诗集《告别》,却是在离校十二年后才出版的,由此可见业余作者著书立说的艰辛。 好的是,《告别》一书精致凝重,历久弥新,堪补“路漫漫其修远”之憾。 十八年前我就读过《告别》,也曾想写点感受,但终于又因为迷沦俗躁而成方枘圆凿。文章虽未写成,心意却至今没有消散。因为,我一直忘不掉当年的彭广全出口成章,虎虎生风的样子。 诚然。没有过人的才情,如何能做一个诗人! 诗集的序是阿弘先生写的,很真挚。其中有些文字让人久久回味,比如他说彭广全写诗是“背着爱与美的行囊出发”,“绝不会放弃对于爱的文化审视”,“彭广全的爱,……是在对社会、人生的执着关注基础上的负载着极沉重责任感的发自内心的苦爱,这是一种据实而又超实的爱”。 说得真好。没有深沉之爱,又如何能做一个好诗人! 当我重新合上诗集时,心中再一次充满了诗人的爱和诗人的诗的爱。 《告别》共收短诗61首,类分四辑,八万字,称不上宏篇巨帙。但也正是因为它的精短深沉,灵秀远博,爱意谆谆,无边无涯,而成就了自身的独特之重。 诗是爱的号角 《告别》的第一辑共9首诗,取名“春天的音符”。细读慎思,这大概多是彭广全初登诗坛时的一组文字。因为,诗句的浅显直白,诗情的狂放强烈,处处展示了年轻诗人的痛快淋漓与浩荡激越,当然也伴随着些许稚嫩的趔趄和简率。但,因为诗人用朴实纯洁作了根本,诗人之爱的奔腾就有了坚实的土壤和感染力。第一首“春笋”就写得非同一般。为了一个神圣的集会,春笋们筹集了一个冬天。为了顶破僵土、冲破磐石,春笋们举手如林,通过了“崛起”的宣言。突兀的诗句,突兀的诗意,剑指蓝天,为一片生机降临世界而开道喝采。阿弘先生在序中说彭广全的诗“有的直率些,但也仿佛直率些更好”,确是的评。“春笋”应该就是此说之中的佼佼者,我的心目中,它也应该是61首诗中当仁不让的第一首。 春天的音符就是春天的歌,还有两首小诗也写得令人心动神摇。一首是“清明”,诗人写道:“清明/象勤劳的艄公/把绿色的帆/升上树的桅樯//雷电开路/风儿摇桨/雨的手/把汽笛拉响/春天/开始远航。”拟人化的描摹让春天的袅娜生动得有声有色,却又丝毫也不显得过分张扬。另一首是“布谷叫了”,诗人写道:“黎明,/象聪慧的织女,/挥动朝阳的梭子,/织成了一张/金灿灿的网,/撒进了校园,那排排畅开的窗户。/捞呀,/捞呀,/捞起了一张网/布谷鸟的歌:/‘读书读书’/‘快快读书’……”校园里的布谷鸟的叫声当然独特,因为它是在叫人类播种春天的永恒。彭广全的诗句不仅意境新颖,更可贵的是在平凡中的新颖。在司空见惯中别具它格,所以他的诗好读且耐人寻味。 彭广全在第一辑中两处写到植树,头一首小诗把植树节写成一条银河,植树者都是星星,可是“有人栽碑/有人栽心”。另一首诗中写道“热爱植树/只要春天如约来临/你的希望就会生机勃勃”诗人说,这是从历史上游澎湃而来的声音,呼喊着的是“热爱植树”。爱为了一切,一切为了爱。广全的诗有批判,但更响亮的是爱的号角,他用春天的音符律动生活。 诗是爱的橄榄 第二小辑“绿色的橄榄”收诗25首,是诗集的重心,作为书名“告别”的诗就收在其中。应该说,这一辑是诗题最广诗味最多诗思最稠的集合。从天上到地上,从动物到植物,从中国到外国,从风、雷、雾到太阳雨、到妈妈的心,五味杂陈的诗句,句句都具有格言的品味,的确称得上是一枚枚诗的橄榄果。 “告别”当然是一首好诗,它的深隽不用多说了。“苦瓜”一诗当然也不错,阿弘先生在序中就给了它高度的肯定。在这里我只想谈小诗“深夜敲门声”,我觉得它有一种看似直白却绝非直白的诗的少有人达的美妙。诗人写道:“雄鸡伸长脖子/在夜的寂静上/很重地啄着/一下,一下/响声近得比什么都远//梦的蛋壳一只只碎了/又一只只还原//而习惯于失眠的我/辗转反侧,为捕捉/雄鸡啄来的/一颗灵感”是谁在深夜敲门呢?读者啊,尽你的所想去想吧,这枚橄榄够你慢慢咀嚼了。姹紫嫣红的非洲菊是风靡寰球的黑人运动员,航标灯是远航船真诚的提醒,稻田是唱片、沟渠是磁带、蝌蚪是庄稼人梦里香喷喷的蛙鼓,而慎独是铁锁的高尚品德……精典的诗句太多了。有这样题为“谎言”的三句诗:“太阳死了/黑夜相信/早晨不信”这不是最普通的语言吗?当然是。这不是最富诗意的诗句吗?嘿,这还用得着问吗! 彭广全的诗句,是无穷无尽的妙韵纶音长成的一枚枚诗意的橄榄果。 但是,终于还是要告别了。“为了明天/我告别今天”,要“在今天的阵痛中/接生一个令人神往的明天”。面对一步步走近的将来,如果你还有留恋,还有牵挂,那就多品一品余香在口的多味的诗的橄榄吧。 诗是爱的乡情 人间最深最长的情感,只有乡情。 我徘徊在第三小辑“故乡未了情”的门口,被组诗“沉重的土地”深深感动着。四首小诗组成了一首半是欢乐半是痛的为丰收而写的诗。虽然那诗句沉重如宽厚的大地。诗,也就在这里找到了故乡,找到了永远不了的乡情。 组诗中最叫我震颤的是一首“棚里的牛”。诗人写道:“上下五千年/帝王将相是过眼烟云/只有牛一代一代繁衍/从历史的上游踏实走来/踩出一行永不腐朽的蹄印/棚里的牛,默默地/站在简陋的牛舍里吃草/任岁月更迭沧桑巨变/血液里流淌的/依然是诚实勤劳的秉性/眼里读不出奢求/嘴巴从不挑剔/挤奶任你挤奶/宰杀由你宰杀/青草也罢,黄草也罢/饥饿也罢,温饱也罢/只要季节的鞭子一响/总是默默地/埋头在田野里耕耘/夜晚,坐在城市的高楼里/我总会想起棚里的牛/想起那偶尔发出的沉重的叫声/象牛嘴巴一样细细地反刍/我发现这些高楼大厦/其实是牛的骨架支撑/每当这个时候/我真想把脸贴在牛的头上/放声痛哭//啊,棚里的牛/一头是父亲/一头是母亲……”吟咏着这些诗句,如果你还无动于衷的话,你就是身心枯槁麻木不仁了。诗人是“牛”的儿子,诗人的爱就回到了故乡,诗人的诗的爱就有了乡情。 对故乡,如果诗人的爱只限定在感恩的基点上,只陶醉在自然的风光中,只沉缅在旧日的怅叹里,那他的诗便只能是一支单调的歌,是一只永远也飞不脱幽伤羁绊的小鸟。 没有了生的冲撞,没有了美的向往,没有了爱的主动,诗的爱的乡情又在哪里生根开花呢。 不,彭广全的诗不是。他的诗新潮、健壮,且始终充满乡情的明媚和阳刚。 你看,他在“热集”一首中,就把古老的小镇描绘成了一位妙龄少女。诗人写道:“挑一担呼吸的星星/拎一筐鲜嫩的朝阳/人流如潮/空气挤得大汗淋漓/滴着露珠的讨价还价/被芬芳的风/哼成工蜂酿蜜的调子//古老的集镇/蓬勃年轻的触须/广告贴满诱惑/时髦在大街小巷挤眉弄眼/楼房的喉结一天天突出/乡音泡出的民歌没有皱纹/剪彩的唢呐风度翩翩/喜洋洋地剪断了往日的记忆//赶集的妹子/高跟鞋敲响得意/一阵阵笑声白里透红/苗条和丰满青翠欲滴/无论逢单逢双/少女般的小镇,每天/都成熟着青春的魅力……”春光灿烂从嫩叶开始,沧桑巨变在弹丸小镇演绎,时代在进步,诗人的诗在丰满,诗的爱就长成了朝气蓬勃的袅娜而又魁梧的乡情。 诗是爱的热流 第四小辑“五彩生活流”中的诗不多,但每一首都涌动着生活的热流,读者也不得不为之心动魂动。诗人在“呼拉圈”一首中写道:“国家栋梁和寻常百姓/都领略抑或陶醉于一种快慰/九十年代,中国/有声有色地扭着腰身/开始健美”用练身健美来形容社会的变革和进步,生活的热流就喧闹奔腾着向前猛进。诗人的心是滚烫的,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时刻准备贡献一切。他深情地吟唱道:“放心吧,亲爱的祖国/我永远是你的屋檐下/衔着橄榄枝筑窝的鸽子/我永远是你的弹匣里/剃着光头预备出膛的子弹……”(“祖国/我参加了预备役”) 诗人的心,壮烈是永远的第一。但“无情未必真豪杰”,真正的战士绝非一味的猛烈。诗人的柔情更其不凡,它的名子叫浓烈。 在诗集的最后,彭广全在尽兴地抒发了大爱之余,终于忍不住流露出了自己的情感珍藏。一组五首名为“神秘的月亮”的短诗,塑造出了当年一个既风流倜傥又不失儒雅多情的青春版的诗人铜像。 五首小诗是五支心房深处的情歌,它的动听足以让人浅吟低唱一生不歇。我默默地读着这些诗,心中渐渐有了朦胧的微醺。那是月亮的魔力吗,不,那是一种心的向往,是一只漂泊小船的摇荡。哦,那是来了又走了的神秘的月亮啊,她永远都高挂在诗人心空的正中央。彭广全在“致月光”中深情地吟道:“你那毛茸茸的睫毛/柔柔地/把我的心/扎成一支长笛//这种时刻/所有语言的门统统关闭/只有一种感觉/朦胧而神秘//见不到你的夜晚/笛声响起/许多红豆自笛孔发芽/长成旋律”生活是五彩的,五彩的生活在这里已经流成滚烫的火山岩浆河了。 读彭广全的诗,用不着去谈什么遣词造句的俗套,更用不着去附会什么主题先行的高大全。诗言志,诗抒情,诗是心之歌,你读出来了,你就必将满载而归。这就足够了。彭广全在后记中说道:“我不是一个诗人,更不是一名有出息的诗人,喜欢写诗也许是我一个美丽的错。”我想,这话绝不是无心之言,因为“一个美丽的错”,就不是一个没出息的诗人写得出的句子。无论别人如何评品,在我的心目中,彭广全从来就是一个有出息的诗人。 彭广全在后记中又说:“扪心自问,有一点是自信的,那就是我不是无病呻吟。如果有一首二首、一行二行诗能给你一点回味、一点启迪,那我就很满足了。”当然,要说61首诗都是精典并不实际,但如果要说每一首都写得漂亮,每一句都不乏精诚,应该是恰如其分。因为诗如其人,当年的彭广全身上,最大的本真就是生龙活虎、激情洋溢。 我读完诗集,轻轻合上最后一页。在心中叫道,好你个彭广全,好你个美丽的错,你又何止是一首二首、一行二行! (作者:卢苇 · 老河口) |
上一篇:因病修福
下一篇:永远的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