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散文 > 文章 当前位置: 散文 > 文章

永远的春晓

时间:2020-12-07    点击: 次    来源:文学襄军网    作者:梁旭辉 - 小 + 大

 ——鹿门山采风随笔   


我到鹿门山,去过n多次了。或与友人去登山,或与家人去游玩,从来没有遇到过雨天。遇到过风,遇到过雪,更不用说遇到灿烂的阳光了,但就是没有遇到过雨。可,说来也怪,昨天和市作协、襄州区作协的文友们去鹿门山采风,就与秋雨不期而遇了。虽增添了行程的困难,但却多了一份别致的诗意,和浪漫的情怀。莫非,雨,真与文人有太多的渊源!


本来,是要到襄州作协办公室前坐车一起走的,但因为是雨天,又是顺路,我便跟卫华(襄州作协主席)说了我的想法,就是在他们车子路过的地方上车。但当时,卫华接电话有点儿犹豫。我便说,那就算了,我还是去集中地坐车吧。卫华赶快说,不是那个意思。人多!怕耽误时间。既然是顺路,你就在那个路口等着,快到时,我提前给你打电话,这样也耽误不了啥时间。

也是,人多的事,你耽误一会儿,他耽误一会儿,也就真耽误事了。搞一次活动,真的很不容易。参与者道没有什么感觉,但对于组织者来讲,确实困难重重。有时,甚至做好落不到好,这是经常的事。我为自己的想法,很是自责。尤其是第二天在路口等车的时候,这种自责,更加重了。


但为了弥补自己的自私,我不到八点就到了约定的地点。在等车的地方,刚好是浩然广场,因为下着雨,我又不敢离约定地点走的太远,就在河堤上徘徊。这时,孟浩然那尊高大的铜像就在眼前立着,不觉想到了两年前写的那首:蝶恋花.浩然公园游人如织六两河。浩然临风,手握诗书狂。北望长安气如虹。长叹多病故人疏。

刘秀过河成霸业。六两银子,至今是传说。风景秀美好诱人。轻歌曼舞享太平。


更想到了李白的那首: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 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孟浩然的形象在人们的心目中是伟大的,尤其在诗人的心中,更是高、大、上的。我相信,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人们都十分敬仰孟浩然,他的那种“风流天下闻”的洒脱,让人肃然起敬。虽然他只是一代布衣,但他的文采是我等望尘莫及的。


然而,不知怎的,此时,我却有些想要流泪的感觉。看着雨幕中的孟浩然,那样高大和孤独,突然又想到了那句“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故事来,就因为这两句诗,虽然后来成就他成了伟大的诗人,但也葬送了他大好的政治前程。在现实中,不觉,为孟浩然有些惋惜,他要是能居庙堂之高,也许会做出更大的成就。


秋雨还在下着,一阵凉风吹来,清醒了我的思绪。不觉笑笑,真是看三国流眼泪——替古人担忧。就在这时,卫华打来了电话,我向风雨中的孟浩然挥挥手,心里说道:孟夫子,再见!今天,要去您的老家——鹿门山采风去了。



走上车来,怪不好意思的。一车的人,我茫然的跟大家打着招呼,径直走向最后一排。车在走,我的思绪飘向了窗外。


鹿门寺国家森林公园位于襄阳市东南郊,汉水中游,距市中心20公里,距襄阳城区15公里,与襄阳市襄城区、樊城区和国家4A级隆中风景名胜区隔江相望。它是三国文化的发祥地。躬耕于隆中的诸葛亮曾在这里拜庞德公为师。庞德公常邀庞统、诸葛亮、司马徽及徐庶、崔州平等人纵议天下大事,商讨治国之策。由此,演绎出脍炙人口的三国故事。


1992年被国家林业部门批准为"鹿门寺国家森林公园",被湖北省政府命名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被确定为省级重点自然保护区,同年,被省政府批准为"鹿门寺风景名胜区"。2006年被评为国家AA级景区,是湖北省48家重点景区和襄阳市十佳景区之一。


这里的森林植被茂密,属于襄阳鹿门寺国营林场,因林场的长期经营,凡属于鹿门寺林场范围内的山体,植被覆盖率都非常高,植物资源丰富,而且森林乔木、灌木和草本,形成了良好的森林生态系统。但林地植被种类较为单一,树种都为早期绿化的先锋树种和速生树种,一般大面积分布马尾松、川柏、湿地松、火炬松、杉木、栎树和刺槐等构成的人工单层林。


鹿门寺境内有霸王山、香炉山、李家大山和狮子山。五峰叠翠,体势巍峨,人文史迹星罗棋布。五大名峰呈环状分布,自然景观奇异,景点达30余处,著名景点12处。汉水流域中占地15平方公里的沙洲鹿门滩与鹿门寺南北呼应。近年来,在襄阳旅游热的带动下,鹿门寺景区又有了更大的发展,可看,可玩的地方很多。


作为襄州人,我对鹿门寺的建设还是很上心的。虽然处江湖之远,无能为力,但对襄州的感情,我还是“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的。就这样胡乱地想着鹿门寺的前世今生,不觉就到了鹿门寺的山脚下。


也许,天公要故意和这群文人们开个玩笑,一路的雨,到了景区它竟然不下了。这样更好,虽然大门到景区还有点儿距离,但这样走了进去会更诗情画意,尤其在这秋天的风雨里。


走下车来,满眼的苏岭石,可把没有到过鹿门寺的客人乐歪了,他们纷纷举起手机,不停的拍照。有位客人竟不由的高声朗诵起北宋文学家曾巩的《游鹿门不果》。他那声情并茂朗诵,让我们一时感到愕然,虽然觉得他有些卖弄,但你不得不佩服人家惊人的记忆力。这么长,这么生僻的诗,他竟能乱熟于心,真是不简单。而我们好多人连“不踏苏岭石,虚作襄阳行” 的作者是谁都不是很熟悉,更不用说这首诗了。这,使我不由得对这群文人更是敬佩了。真是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但没走多远,天空又飘起了秋雨。起先,大家还能坚持,既然是采风,那就要有采风的风度和担当,下点儿雨,算得了什么呢?走吧!但造化如斯,能抗争得过去吗?还真不能!雨,潇潇的下起来了,刚走到“竹园”,我们就不得不再次上车。雨,太大了,实在抗争不了。接待我们的景区领导,便推荐我们先到“孟园”参观。



“孟园”也叫浩然诗院,是陈放孟浩然生平的地放。这里亭台楼阁,轩榭廊舫,流水潺潺;古色古香,美不胜收;文人字画,琳琅满目。虽然是人造景点,但却内容丰富,若想学习,住上十天半月,也不会疲倦。


来到“孟园”,大家赏心悦目,心旷神怡。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容为一体,满足了所有人的需要。看景的看景,赏花的赏花,读文的读文,访古的访古。说是世外桃源绝不为过,真真切切的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地方。

看到人们纷纷在一尊孟浩然醉卧的雕塑旁留影,我也走上前去观看。这尊雕塑确实很有意思,通体是黑色的,稍圆的脸,微微闭着的眼睛,一稍胡须向下飘着,很安详的则身躺着。有的说,这是他少年时的样子,看他那婴儿肥还在!有的说,这是他年轻时的容貌,看他那逍遥自得的满足!有的说,这是他老年时的神态,看他飘摇的胡须。文人们的争议,使我不由得想到了《春晓》。


是啊!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是我们人人都会背诵的一首唐诗,可真真读懂了这首唐诗的人又有多少呢?这尊雕塑不正是“春晓”人生四境的最好写照吗?


我以为,童年读“春晓”,它是一首诗歌:春天味道,春天的气习,春天的色彩,春天的光亮,都跃然在纸上,可谓一目了然。少年读“春晓”,它是一种意境:春天的那种新喜,让人怦然心动,到处莺歌燕舞,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让人奋发,催人进步。中年读“春晓”,它是一种怅然。孟浩然北上长安,本想凭借自己的才华,一展人生抱负,那成想,一首牢骚诗,毁了自己的一生。这真是成也诗歌,败也诗歌。作为一个心如天高,命如纸薄的落魄文人,他自然只看到了春天的落花,看不见春天的鲜花。老年读“春晓”,它是一种豁然。人,真正能做到豁然,也就成熟了。这正如余秋雨在《苏东坡突围》中写到的,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当然,这只是我对《春晓》的理解,一家之言而已。人的经历不同,成长的环境不同,对事物的看法也就各有千秋了。不能要求千篇一律,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才是。我不知道,孟夫子是在什么境遇下写的这首诗,是在上长安之前,还是在上长安之后呢?总之是神来之笔,写的太妙了。请记住永远的《春晓》,一首光照千秋的诗歌。



也许是我多愁善感了!我在想,同为襄阳人的米芾,要是当时遇见了唐玄宗,而不是宋徽宗,又该是怎样的命运呢?


据说,米芾很喜欢收藏砚台。一次在与宋徽宗研讨书法时,看中了宋徽宗用的那方砚台,趁宋徽宗高兴之时,说:“此砚臣已用过,皇上不能再用,请您就赐予我吧?”宋徽宗十分惊讶:朕的心爱之物,你也敢明目张胆的索要!本以为宋徽宗要大发雷霆,可没想到,宋徽宗竟然笑笑说:喜欢你就拿去吧! 米芾得到了皇上的口谕,便将砚台装入怀中,墨汁飞溅,沾了他一身也丝毫不顾,扬长而去。这也是“米癫”的由来,从而成就了君臣的一段佳话。


后来,宋徽宗并没因米芾的痴狂而责怪他,反而更加喜欢米芾。也成就了米芾的书画事业,使他成为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大家”,并官致礼部员外郎。


孟浩然与米芾同为襄阳人,都因为各自的才华被当时的皇上召见,有着相同的际遇,但命运却迥然不同。这能怪得了谁呢?只能说,时也!运也!命也!


俗话说,仕途一时荣,文章千古好。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也许,孟浩然因祸得福。若没有长安的羞辱,说不定,也成就不了后来的山水田园派诗人孟浩然。也就没有我们今天读到的《春晓》了。


如今,在樊城的汉江边,有个著名景点叫“米府”,在襄州的六两河畔,有座高大伟岸的孟浩然雕塑铜像,他们东西向望,是襄阳市两张美丽的文化旅游名片,也是襄阳人的骄傲。


孟浩然远去了,可孟浩然隐居的鹿门山还在。出了“孟园”,经过一个仿古长廊,有一条风情万种的小径,直通到鹿门山上。在这秋雨的诗意里,我们参观了鹿门寺,点评了暴雨池,祭拜了浩然墓,寻访到庞公制药洞,遥看那望江楼……


唉!要去的景点还有很多,可到那里才能寻找到《春晓》的意境呢?怕是永远也找不见了。但是,我还是希望能找到的好。那绵绵的秋雨啊!你还在不停的下着。


作者: 梁旭辉 · 襄州区税务局











                       

上一篇:一个美丽的错

下一篇:一句话的纪念

文学襄军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文学襄军 wx.xysww.com
地址:湖北省襄阳市襄城区檀溪路18号 襄阳万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邮编:441021
电话:0710-3512788 3366999 13607272288
邮箱:75989909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