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散文 > 文章 当前位置: 散文 > 文章

焦裕禄的老师是谁

时间:2021-02-02    点击: 次    来源:文学襄军网    作者:张俊杰 - 小 + 大

  有一则话说“人的一生:选对老师,智慧一生。”这确实是至理名言。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就有能够说明这句至理名言数以万计的例子。在时下的用人制度中,难免会涉及“背景”两字,无疑焦裕禄也是有“背景”之人,那么焦裕禄的“背景”是什么?换一句话说,焦裕禄的老师是谁?

  先说说1959年到1961年的兰考县,连续遭受三年的大灾之后,1962年又遭遇内涝、风沙、盐碱三害袭击,这给兰考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一时间,群众住无房,食无粮,生活十分困难,这种情况使得群众人心浮动,生产瘫痪,很多干部失去信心,提出调离兰考。就在这个时候,焦裕禄来了。这段历史记录可以说明,一定是党组织派其来兰考主持工作的。换一句话讲,是焦裕禄老师让他来兰考为人民服务的。

  按照时下流行观点分析,可以调动一个县委书记之人,一个可以称得上焦裕禄老师之人,一定是手握大权之人,更是一位赋予焦裕禄智慧一生之人。他究竟是谁呢?

  查阅相关党史资料,发现1963年3月,在河南省委第二书记主管农业生产工作的何伟同志,亲自来兰考与焦裕禄一起,实际考察了给兰考造成灾害的大小风口80多个,沙丘上千个,并观察多处盐碱地。详细指导焦裕禄如何制定具体治理措施。焦裕禄当即表示:“就是天大的困难,也一定要杀出一条路来。没有抗灾的干部,就没有抗灾的群众。党把这三十六万群众交给我们,我们若不能领导他们战胜灾荒,应该感到羞耻和痛心。”何伟同志对其进行鼓励说:“你刚来不久,就有这样决心,提出以前县委没有提出的问题,这很好,省委支持你。”当何伟离开兰考时,握着其手说:“要尽快把外流人口控制住,我以后还要来看效果。”焦裕禄说:“我不说了,看行动吧!”由此推之,焦裕禄的老师是——何伟。

  再说说何伟同志,1910年生于河南省汝南县,1939年任职鄂豫皖区党委;1946年在牡丹江主持省委工作;1962年调任河南省第二书记;1964年10月任教育部部长,1973年过早地含着满腹冤屈离开人世。尽人皆知,焦裕禄是县委书记的典范,是时代楷模,更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那么,笔者一直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焦裕禄的老师何伟同志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小城老河口有句土话“跟着好人,学不坏;跟着坏蛋,难学好。”毫无疑问,何伟同志也是一位优秀公仆,更是一位出色的党内高级干部。翻阅其事迹资料发现,1936年他从一基督教徒变成一位共产主义信仰者,是受我党北方局感染,后来其在周恩来同志身边工作,更是坚定了其信仰马列主义的信念。1940年在张云逸大将手下转战江淮两岸;1946年党派其在茫茫的林海雪域领导牡丹江群众战斗。对于这一段时间,伟人毛泽东曾经评价其“觉悟高,智谋广,很会办事!”1962年,中央基于“救灾如救火,人命关天”的考虑,将其调任河南省委第二书记,何伟同志为就救全省灾难废寝忘食,也就是这个关键时刻,让他与焦裕禄成为师生关系。那么,他究竟传授给焦裕禄什么高招?又赋予焦裕禄什么智慧?

  就焦裕禄而言,自身政治素质等有很好基础,老师无数。但是,如果离开何伟同志的谆谆教诲,没有何伟同志的大力支持与鼓励,是很难在兰考建功立业的。因为当时兰考的工作与生活环境均非常恶劣。恰恰其睿智的老师何伟同志点化焦裕禄——治理兰考靠三条:一是吃透中央精神;二是向群众调查;三是依靠集体的力量,有党中央的关怀,我们一定能战胜灾荒,度过难关。类似知识很有许多,这就是焦裕禄结识老师何伟同志的最大受益之处。

  就何伟同志而言,久经考验,一生坎坷,但是依然热爱党的事业,去世前还常说:“一个共产党员,在任何场合都不能讲有损于党的利益的话。”足见其党性观念之何等强大!爱党之心,何等赤诚!

  名师出高徒。我个人认为,正是焦裕禄同志的一生:选对何伟等同志这样党性观念强、修养高的老师,才会智慧一生,建立不朽功勋,其事迹也永垂党史。

  

  (作者:张俊杰 · 湖北省老河口市工商局 ) 









上一篇:心中的那座“灯塔”

下一篇:年 味

文学襄军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文学襄军 wx.xysww.com
地址:湖北省襄阳市襄城区檀溪路18号 襄阳万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邮编:441021
电话:0710-3512788 3366999 13607272288
邮箱:75989909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