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散文 > 文章 当前位置: 散文 > 文章

时间:2021-02-05    点击: 次    来源:文学襄军网    作者:阳传军 - 小 + 大

灯是黑暗中的曙光,灯是夜色中的希望。自古以来从钻石取火开始,人们就一直向往光明、追求光明、创造光明。

记忆中的灯塔村,也寄托着父老乡亲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希望“灯塔”能照亮奔向幸福美满生活的康庄大道,能让穷山沟放出夺目的光彩!

从过去的火把灯、松亮灯、桐油灯、腊烛灯、煤油灯到现在的电灯,可以看出“灯”的变迁折射出父老乡亲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一步一步地变为现实,灯塔村的“灯”是越来越亮了!

“火把灯”是最原始、最简易的灯。就是用竹棍、木棍随便捆在一起点着后就可以照明的灯,夜间走路时用的就是这种“火把灯”。冬天黑夜漫长又寒冷,乡亲们就在堂屋(正屋)里建一个“火笼”,把短木头或树桩架在“火笼”里燃起熊熊大火,既使满屋通亮,又可以取暧,这又叫“火笼灯”。每年春节除夕夜(俗称“过年”),家家户户都把“火笼”里的火烧得大大的,整夜不熄,企望来年风调雨顺,运势大旺。

“松亮灯”是从松树上剥下来的松油(凝固状,一块一块的)放在盘子里点着后就可以当“灯”用。松亮虽便宜,但量少还不好采,一般只能在没有其它照明灯的情况下短时间用一会,且亮度较差。

“桐油灯”是用桐树籽榨成桐油,然后把桐油装在一个小壶里,用棉花或布条揉成一根绳,把绳放在油壶里浸透后露出一节在壶口外面,把绳头点燃后就可以照明。这种灯比较常用,但桐油贵,也不好买,一般人家是点不起的。

“腊烛灯”是供销社从外地采购的一种日用商品,有“白腊”和“红腊”两种颜色。当时由于煤油紧缺,又有计划,所以人们只好用腊烛灯代替。但由于“腊烛灯”点着后不一会就烧完了,且容易倒伏,使用不安全,所以有了煤油灯以后,就很少用“腊烛灯”了。只有在过生日或办喜事时,乡亲们才点上“红腊烛灯”,以示吉庆。

“煤油灯”也是由供销社供应的日用品。在没有电灯之前,乡亲们一直用的是煤油灯。煤油灯也有两种,一种叫“台灯”,是在屋内用的,由灯罩、灯头、灯座构成。比起“松亮灯”、“桐油灯”、”腊烛灯”,“煤油灯”要比它们亮得多,且管的时间比较长,只要还有一点油,灯就照样亮着。另一种叫“马灯”,由灯罩、灯头、灯座、灯架构成,可以手提,主要在野外行路或干活用,提个“马灯”就不容易被风吹熄。所谓“马灯”,就是能挂在马背上行走的灯。每年正月初一、十五等节日,热心的乡亲们“玩龙灯”、“划旱船”,都要在“船头”上和“龙头”上,挂上两盏“马灯”,并用红纸或红布把灯罩罩上,以示喜庆。每年除夕夜、元霄夜,乡亲们都会在家里每个房间点上“台灯”,把油上得满满的,灯罩擦得亮亮的,整夜灯火通明。还有不少乡亲们在堂屋大门两边挂上大红灯笼,从除夕夜一直挂到元霄节过后,里面用的就是“马灯”。

“电灯”。上世纪七十年代,我们村来了个“大官”(襄阳地区革委会副主任,相当于现在的副市长),帮我们村建起了小水电站,从此,我们村率先用上了无油无烟又特别亮的“电灯”。但好景不长,电站被洪水冲垮了,乡亲们只好又点上“煤油灯”。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后,又有不远处的白水峪水电站建成投产,我们村才彻底告别了“煤油灯”,用上了乡亲们一直渴望的“电灯”。

如今,灯塔人虽散居在县内外各地,但每个人心里都有一盏明灯,那就是对真善美的执著追求!对宏伟目标的不懈奋斗!



(作者:阳传军 · 谷城县大谷峪村原住村民 )








上一篇:年 味

下一篇:灶台上的乡愁

文学襄军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文学襄军 wx.xysww.com
地址:湖北省襄阳市襄城区檀溪路18号 襄阳万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邮编:441021
电话:0710-3512788 3366999 13607272288
邮箱:759899098@qq.com